
在工作中,中層領導在下達命令或分配任務時,不一定能照顧到各方面的利益,這就會讓一些下屬對你有怨言,
甚至對你釆取過激的言行,從而導致你和下屬之間產生矛盾。同時,下屬之間也很容易形成派別,彼此爭斗不斷,甚至互 不配合、相互拆臺。無論是自己與下屬的矛盾,還是下屬之間的矛盾,如果解決不好都將對工作產生極大的影響,比如下 屬有可能消極怠工、派別之爭導致公司利益受損,等等。因而,中層領導要特別注意調節好自己與下屬以及下屬之間的矛 盾和沖突。


一、推倒與下屬之間的墻
在許多工作中,如果下級想要找上級溝通、交流,需要通過許多程序和環節,在無形之中上下級之間就存在著_
堵難以跨越的墻。如果領導不能和下屬溝通好,那么客觀與正確的信息就無法獲知,自己就無法公正地評價下屬、準確地 做出決策和分派任務。因而,身為領導要注意打通自己與下屬之間的溝通渠道,推倒立在彼此之間的“阻礙墻”。但是這 里也不是說讓領導與下屬過于親近,而是把握好與下屬交流的距離,不要讓下屬與自己產生隔閡。
在運動場上,我們經?梢钥匆,如果教練策略得當,運動員之間配合完美,那么就能贏得比賽;如果彼此推卸 責任,那么比賽常常以失敗告終。當我們看到一場精彩的球賽時,也許會驚竒整個球隊配合得如此默契,卻沒有發現這正 是一位髙明的教練的功勞。在職場也是一樣,中層領導就像是教練,在訓練著自己的團隊,傳達著自己的意志與策略。讓 每個下屬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職責,以及成員之間的團體配合。如果領導和下屬之間缺乏最基本的溝通和交流,那還談什 么團體與協作呢?因而,這也給我們以啟迪,領導者就應該要拆掉彼此之間的墻,讓交流渠道暢通無阻,這樣才能打造團 結、優秀的團隊。
二、面對下屬之間的沖突要能不偏不倚
在面對下屬之間的沖突時,要做到“中立”,這是處理矛盾和沖突的最根本原則。如果你偏袒某一方,只能讓沖 突愈演愈烈,甚至還可能讓沖突的矛頭指向你,讓形勢變得更加復雜。雖然在實際情況中,很難完全做到公平和中立,但 是你要盡量避免傾向某一方,要讓雙方都不受到傷害。這也需要你不斷地提升斡旋與調節矛盾的能力。
可見,作為領導切忌拉一派打一派,熱衷于玩弄權術,導致班子內部爭權奪勢的事情不斷發生,最終讓團體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,也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就“各打五十大板”、和稀泥,不僅沒有抓住矛盾的根本核心,反而讓下屬之間的 矛盾越來越尖銳。
三、促進溝通來化解下屬之間的沖突
人與人之間的爭論和糾紛,多在于彼此不能換位思考,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。因而,當下屬之間因為職權或 者任務分配不均而產生矛盾時,中層領導可以調換他們的職務,讓雙方都可以站在對方的位置上體會彼此的處境。不過, 這也要視工作性質和下屬特長而定,從實際情況出發。如果盲目調整,也許會讓事情更加糟糕。但是不管怎樣,中層領導 都應該努力地促使雙方加強溝通和理解,從而達到化解沖突的目的。
案例武:則天調節“左右手”矛盾的藝術
武則天長壽二年,婁師德為鳳閣鸞臺平章事,掌管朝政。他曽在唐高宗上元初,任監察御史,以功遷殿中侍御 史,兼河源軍司馬,與吐蕃作戰,八戰八勝。而狄仁杰入京做宰相,也是婁師德推薦的,但狄仁杰幷不知道。所以狄仁杰 經常對他進行習難,屢次排擠他。
武則天發現這種情況后,只是在私底下不經意地問狄仁杰:“你覺得師德才德出眾嗎?”狄仁杰回答說:“他當 將軍能夠小心地守衛邊境,至于才德是否出眾,那我就不知道了。”武則天又問:“師德善于識別人才嗎?”狄仁杰說: “我不知道他善于識別人才。”武則天說:“我之所以任用你,就是師德的推薦。那從你的政繢來看,他也可以算得上善 于識別人才了。你覺得呢? ”狄仁杰聽完以后無地自容。出朝后,狄仁杰十分感慨,認為自己的目光過于短淺。從此,他 對婁師德再無敵意,幷與婁師德一起輔佐朝政。婁師德與狄仁杰作為武則天的左膀右臂,他們之間的矛盾一旦激化,無論 傷了誰都是武則天最不愿意看到的,因而武則天釆用了化解矛盾最有利的方式一一溝通,讓狄仁杰了解到他對婁師德的誤 解。由此可見,如果領導想要解決下屬之間的矛盾,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調查與溝通的方法和技巧。通過全面的調查,找出 下屬之間矛盾產生的原因、性質和程度,然后再有針對性地釆取相應的策略,促進彼此的溝通與理解。